《男孩提米尔》与北极圈的冷幽默

2024/10/23


《男孩提米尔》(Timir)放映剩余场次:

济南市上影国际影城

(中建幸福MALL店)

2024年10月23日星期三 14:00-15:30

推荐年龄:12+

640.jpg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成都展映10月20日在成都市中车 • 源STAGE正式开启,俄罗斯青年导演尼古拉·科里亚金(Nikolay Koryakin)携故事片《男孩提米尔》在成都市上风国际影城与各地前来的近500名小影迷和家长,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了映后交流。

640.png

《男孩提米尔》是一个

以当下俄罗斯校园生活现实为蓝本,

通过虚构的方式完成的故事。

画面形式的讲究

民族音乐的恰当运用,

体现出影片独特视角下的生活趣味


一本正经的表演风格仿佛

要尝试一种

肢体语言上的构图实验,

努力想打破家庭关系中的沉闷状态,

却时常为男孩提米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增添了令人会心一笑的笨拙感——

640-1.png

城市男孩提米尔

来到乡村和寡言少语的父亲一起生活,

两人憋了很多话就是说不出来,

无论是提米尔的生活中,

还是他的精神世界中,

似乎都在等待

一个独立表达和被倾听的机会。


于是这部影片的趣味就在这个

近在眼前却打不开的话匣子上油然而生


那个扮演中介角色的人

真的是提米尔的幻觉吗?

为什么只有在提米尔

被森林中的“鬼”吓到的时候,

他才真正发现自己

原来可以做一个胆大的人?

为什么当他发现自己

生活在想象中的时候,

却意识到自己原来离不开

自己用想象创造出的世界?

640-2.png

640-3.png


640-3.png

导演尼古拉于2017年至2022年在雅库茨克市的儿童创意宫担任教育教师,在此之前,他在北极国立文化艺术学院接受艺术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创作短片和纪录片作品,《Hors meat》《Uya》在全俄罗斯的比赛中获得了奖项。2020年起,他在开设了自己的电影评论频道,对雅库特电影进行评论。这部《男孩提米尔》是他的第一部故事长片作品。

《男孩提米尔》的故事讲述了

一个名叫提米尔的男孩,

失去了最亲爱的人--母亲。


儿童福利部门

就把他送到生父那里“寄养”,

然而,

从第一天起,

提米尔就很难与忙于工作的父亲

建立亲密关系。

此外,

他还在学校受到欺负,

这让他的生活显得单调

而特别想要找到神话中的高人指点。















一天,

提米尔在回家的路上

经过一片森林,

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人,

那个人像影子一样,

似乎是提米尔的救命稻草,

于是一场奇遇记就此开启,

提米尔也感到自己的生活

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640-4.png
640-5.png

作为国际影人交流专场放映,

来自伊朗、比利时、印度尼西亚的

电影人来到现场和成都市

儿童观众、家长一同观摩,

在影片结束后,

导演尼古拉·科里亚金在雅库茨克市

与观众连线进行问答,

在俄语翻译的协助下,

现场两个影厅的观众

纷纷向导演致以热情问候,

小朋友们在认真观看电影后,

从儿童的视角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为什么与欺负他的同学

后来变得那么亲密”

“那个一直跟着他的影子

会在睡觉时也和他说话吗”,

陪同孩子观看的家长、教师

也向导演提出问题:

“那个影子是男孩的内心写照吗?”

等等,

在四十分钟的问答环节中,

提问不断,

一位一直举手但是没能提出问题的孩子的家长

告诉影展工作人员,

如果时间允许,

孩子们会把这部电影从头问到尾。



640-6.png

导演尼古拉向观众介绍了

这部影片的幕后经历,

影片的灵感来自于他

在北极圈附近生活工作的长期体验,

展现了雅库茨克周边乡村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男孩提米尔和父亲的家庭关系,

虽然简单甚至单调,

但人们在这样的关系中

往往能找到超越语言的默契,

而这一点也时不时地体现在

故事的矛盾转折中,

看似平常琐碎,

却因为影像本身的质感而变得活灵活现。


在提问环节的最后,

小朋友们一起向导演尼古拉送去祝福,

希望他能创作更多的影片,

来中国一起交流。

一位成都的小朋友教给导演

一句地道的四川话,

她希望导演能来到大熊猫的故乡,

一起体验丰富多彩的成都生活。

640-7.png

“巴适得很!”

导演尼古拉用刚学到的地道的四川话

为本次《男孩提米尔》国际展映交流

画上句号。

640-8.png



微信分享

×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

2. 使用"扫一扫"打开网页

3.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