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影放映员刘修良的“如果•爱”

2010/10/31

    19岁踏足电影界成为一名普通的电影放映员,38年伴随改革开放与电影齐歌共舞;几上几下电影路,恒心发行放映与国产电影忧喜共融;一遭车祸添恶境,笑对命运风雨痴心不改电影情。是什么让他如此挚爱电影?是什么让他执著筑梦?又是什么让他身残志坚,在地方民营电影公司的坐标上坚强着人生信念?
 

      河南濮阳市纪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经理刘修良说:“如果爱,一切获得都平淡,一切苦难都释然。”

 

 刘修良

辟新路•改革先锋亮剑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从一开始就想为自己闯出一条新路的刘修良不断地寻找释放的契机,他在多年的电影发行放映实践工作中,深深感到改革机制体制是中国电影走出低谷、重新生机勃勃的关键所在。为此,他曾在不同场合大胆地发表关于“勇于迎接改革的机遇与挑战”的各种先锋见解,他是改革的先锋论者和先行者。

 

2002年2月5日,在国家关于电影业改革的政策及《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春风吹拂下,刘修良倾其家中全部积蓄并负债,共筹集资金51万元押了个宝,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民营电影企业———濮阳市纪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两间租用办公室,两个受聘员工,一片亲友的不解与埋怨,加上刘修良酝酿已久的工作思路,纪元影视公司上路了,形势不容乐观,道路困难重重。刘修良却没留后路砸了自己的铁饭碗。
 

公司成立伊始,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培育生命力。刘修良根据自己积累的新老经验及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的市场分析,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按“老观念、旧思维”惯性行事,企业很难化茧成蝶。他认为必须发挥民营企业程序少、人员少、循环快的节奏利因和自己多年积累的发行放映经验的优势,依托“发行放映牌”,摆“龙尾发行放映先舞,龙头制片生产后续”的“龙门阵”,为纪元影视公司铸造了一个合脚的鞋印。而他的牢牢贯彻落实“2131”工程、重点发行放映优秀国产影片、适时引进大片的发行放映理念,为其深入农村电影市场、拓展城市电影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修良在改革开放的胸怀中闭合了自己的铁饭碗之路,又在切断“皇粮供给”中垒建了新机制体制下的电影民营宫苑。
 

闯市场•双轨放映创新

      市场竞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赢得市场竞争的定律之一便是创新。刘修良为此煞费苦心,他制定出了以市场运作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的双轨放映新机制。

 

      业内人士常说,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刘修良运用这一规律启思设疑,积极倡导电影发行放映也要源于生活,要研究观众的收看心理和收看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他调查发现,濮阳市频发的交通事故中,大部分是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差所致,于是刘修良决定用生动的影像放映,宣传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达到寓教娱乐的目的。这样既可以扭转当地的交通状况,又为纪元影视公司赢得了市场空间。他率先在河南省引进《人,交通规范》道路安全教育片,在濮阳市交巡警支队、车管所、驾校、市直单位、学校集中放映400多场,观众近9万多人次。他又以同样方式推广过《乡村警官》、《深渊———邪教的本质》等,仅这两部影片就放映了130场,观众高达15万人次。刘修良贴近实际的发行放映战略战术,不但配合了当地政府的行政教育,又为纪元影视的发展配好了一套利于经济创收的马鞍,既叫好又叫座的买卖,让公司迈出了第一步。
 

      近几年,刘修良密切配合濮阳市的各项中心工作,先后组织并实施了“百村科教电影放映”、“‘五爱’教育影片评论大赛”、“120个小康示范村科教电影放映”、“为市直27家困难企业送温暖”、“纪念建党82周年广场电影放映”、“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电影放映”等活动,放映电影数百场,观众近百万人次,效果轰动、盛况空前,受到了濮阳市政府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刘修良却说:“这一切都是因为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把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抓住了在基础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发行放映商机的结果。一切都离不开生活本身。” 
 

      此外,刘修良创办的纪元民营电影公司还专门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办了校园教育流动影院。这个由充气大篷、电影放映设备和5人组成的流动影院已经在全市60多所中小学巡演了两年之久,放映次数达300多场。像《国庆纪事》、《鲁迅之路》、《一样的人》等优秀影片,陆陆续续走进校园,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
 

有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滴一滴的付出慢慢地结晶为成功之花。
 

      经过几年的打拼,刘修良的纪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已经在奋斗中发展,现拥有影片(35毫米)拷贝1000多个、流动影院2座、放映设备8套、汽油发电机组3台、运输车辆2部,流动资金几十万元的一家民营电影企业。2000年,刘修良在河南联合全省18个地市的电影公司,发起成立了河南省电影潜力院线互联网,利用现有的发行放映资源,进行电影市场双挖潜,为新老电影找观众,为观众各有所爱找影片。该互联网成立不久,国家出台了有关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校园流动影院成立的几年后,刘修良又有了新的想法,利用迅速兴起的网络,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南省纪元校园教育电影院线,这也是全国首家由民营电影企业承办的省级电影校园院线。它为未成年人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有效解决了电影发行渠道的断接和广大青少年儿童看不到适宜影片的问题。
 

挺恶境•身残志坚筑梦

      2004年,给刘修良带来了黑色之灾,他不幸遭遇了车祸,被撞成双臂骨折,左腿粉碎性骨折。经过抢救双臂保住了,而左腿却进行了截肢,也就意味着刘修良的后半生将与残疾相伴。面对突然的劫难,刘修良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反而安慰亲人:“我的大脑还在还能思维,我的手还能动,我的嘴还能表达,一切都会好起来。”面对着即使倾家荡产也拿不出赔偿款的肇事者,刘修良抛出了宽容。他说:“我实在没有时间为此去打官司,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干事业,我太爱电影了。”他萌生又一个新想法,拍电影,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拍一部交通教育片。

 

      刘修良的想法,得到了濮阳某中学教师冯少刚的支持,冯少刚欣然决定担当编剧这一重任。刘修良对电影的执着同样感动了山西电影制片厂,该厂决定为这部影片投资。2007年4月5日,影片《生命斑马线》在濮阳开机。
 

       故事片《生命斑马线》的拍摄倾注了刘修良的大量心血,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这个国内首部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影片在河南首映。
 

      由于突出的贡献,刘修良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市红十字会授予“爱心大使‘荣誉称号,被市委宣传部评为社会公德标兵。刘修良在为事业拼搏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2004年4月19日,他得知一下岗职工寻求社会帮助其女儿完成大学学业的求救信后,不顾自己负债,每年捐款8000元,帮助这个下岗职工的女儿完成了大学学业。
 

      刘修良走上了事业的巅峰,他依然忙碌着,除了经营之外,他还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存放电影拷贝的仓库,只要有点钱就去采购电影拷贝。
 

      刘修良说:“这些片子是我的命,我一辈子离不开电影,这么些资产,这么多年的心愿,不管贷款,一切都用在买电影片上。”
 

      他从农村放映员做起,到电影公司业务经理,到成立民营公司拍电影,他一步步实现着自己对于电影的梦想。如今,身兼濮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的刘修良,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酝酿着融资拍摄新的题材影片。
 

      他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怎样选择,全在自己。”
 

转载自《中国电影报》


微信分享

×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

2. 使用"扫一扫"打开网页

3.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