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 未来可期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论坛巡礼

2024/10/24


面向未成年人这个庞大的群体,

动漫产业应该如何优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的儿童动漫如何细分市场,

提升竞争力?

对于儿童电影,

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

如何做?

不可以做什么?

要鼓励什么?

要警惕什么?

儿童电影如何实现安全教育……






0f64ad2d2ae03acac1fccf791a356a07.jpg



2024年10月22日至23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期间,国际、国内知名儿童影视业界资深专家学者齐聚泉城济南时光艺术之城,开启“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儿童影视教育”系列论坛。此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教育综合改革新要求,遵循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2018年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论坛分为 “面向儿童的动漫产业优化”“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儿童电影创新发展”“儿童电影与安全教育” 三场论坛,通过论坛分享与交流为中国儿童电影创新活力与儿童影视教育建言献策,共同探寻儿童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43414031d09e6f3086c22415553f627b.jpg


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会长黄军为论坛致词。他指出学术论坛是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一直承继下来的固有板块,是电影展学术本色的一个重要标志。儿童电影不仅仅是面对少年儿童的娱乐性产品,更是实施美育的有效手段。儿童电影工作者有责任一以贯之地努力把儿童电影打造成对孩子具有向善引导力的精神产品。以感性的吸引力唤醒孩子心底的快乐和感悟能力,在愉悦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与心智培养。


论坛一:面向儿童的动漫产业优化


091e25dd8694a03ee29df56bc72206aa.jpg


首场论坛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动画研究院研究员郑虎主持,来自国内动漫产业的六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儿童的动漫产业优化”做了主题发言。


7abedc551b6de3bbd4f3b902ea5bed26.jpg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剑平作为中国西班牙合拍动画片影片《守龙者》导演,为听众生动讲解了《守龙者》中国翼龙创作过程和影片中西合作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作为首次中外方导演共同合作进行前期创作、中期及后期制作的动画电影,《守龙者》对中国文化元素认识的理解、沟通、争论和达成共识贯穿本片整整6年的创作过程。李剑平分享了从广受孩子们喜欢的经典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鲤鱼》《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中汲取文化精髓,在影片中增加国际化元素的创作经验,倾尽全力给孩子们呈现出一个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中国龙的动画影片。


25a56780d1d7dd7fe766779f3ab536e9.jpg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导演速达以“小观众大世界——美影如何创作吸引儿童的动画”为题目分享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建伊始以来的创作经验。速达总监指出,中国动画因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民风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人文价值。秉承“有根、有美、有为、有魂”的创作理念,深入挖掘古典名著、神话传说、成语典故等丰富厚重的文化宝藏,为孩子们创作具有中国美学风格和人文价值的儿童动画电影是上海美术电影厂一贯的创作宗旨。速达分享了水墨《小蝌蚪找妈妈》、剪纸《猪八戒吃瓜》《葫芦兄弟》、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二维动画《三个和尚》《雪孩子》《黑猫警长》《自古英雄出少年》、三维动画《大闹天宫3D》等经典作品的创作理念,强调儿童动画电影的创作要深入儿童的世界,关注儿童心理特点,不断探索前沿交互艺术、数字游戏、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途径。


baaa102f9abd6ac1e31ea90a5e81a242.jpg


央视动漫集团创作二部主任刘峰宇以“新大头儿子”系列亲子动画电影的创作经验为主题,从“大头IP的成长”“观众群体的成长”“创作团队的成长”三个方面讲述了1995-2024各年度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创作历程。他指出形象设定、父子亲情共同成长,亲密的长期父子关系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得到观众长期喜欢的密码。面对观众群体的成长,《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创作团队深挖不同代际家长的典型困境,通过代际观众分析、观影采访、首映互动等形式让家长和孩子通过电影建立紧密联系,与影片产生共鸣。


43cf7f4e42c64cfc0b8c7c9d2a357e50.jpg


中影动画公司总经理助理、动画电影制片人杨立贺做了“动画电影的中国审美与国际呈现”的主题发言。他交流分享了动画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关键因素,表示动漫作品需要强化政治意识、创新意识和外宣意识,增强动画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做好中国审美的国际呈现和中国故事的时代表达。


594e7f7a09dcf9fbb7b155a32e08a397.jpg


独角兽(广东)动漫文化有限公司CEO、奥飞动漫玩具(今奥飞娱乐)的奠基人之一胡勇讲述了独角兽公司的前身和自己动画行业创业经历,从文化成长的角度介绍了公司十年发展过程,分享了动漫作品创作中的产业思考。他指出动漫内容的创作和产业布局的策划以及产品设计要同步启动。产业化思维必须贯穿在整个动漫内容创作过程之中。选择产业合作方,要重点考察其“产业创新性”和其“所擅长产业的成长性”。内容创作和产业发展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需要相互倾听理解,求同存异。


72c1507792305660e22a97150ea02d6c.jpg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启忠以“童年哲学视阈下的动画特质与合家欢动画的艺术传达”为发言主题,分享了动画本体属性应该是儿童文学的共通性特质,孩童们的智慧灼见才是童年哲学的本真以及不断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动画的底层路径。国产动画缺乏本质上的童年哲学为构成的“儿童性”,要么是低幼动画,要么是儿童的成年化,以至于少儿动画缺乏“儿童文学”品质。国产动画如何为未成年人量身定做的问题,与提高国产动画品质的问题,二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7e18e16f913d623e05d18b0e8f9acdb6.jpg


主题发言后,6位嘉宾与论坛听众做了现场交流。郑虎在总结中提出,中国动画电影工作者要为新时期中国动漫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建设贡献力量。在国产动画电影走向全年龄段市场票房收益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不能忽视了为中国2.5亿的少年儿童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内容为王、建构IP、构建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提质增效,带动面向亿万儿童“益智、助长、安全、绿色”的动漫衍生品巨大市场消费。他勉励儿童动画电影从业者携手为此而奋斗,祝愿面向儿童的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论坛二: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儿童电影创新发展


c75426c3c7296552af0a7d5e5887fd52.jpg


22日下午分论坛以“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儿童电影创新发展”为主题,由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镇主持。论坛以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为切入口,七位中外嘉宾深入讨论人工智能从辅助教育发展到生成式教育,人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在儿童电影教育的应用等重要课题。


2cd9880ca7f657fa8b36f57f042975e3.jpg


国际儿童青少年电影中心主席(CIFEJ)瓦西里斯·卡拉米萨尼斯(希腊)在“人工智能与动画:无处不在的联系”的主题发言中赞许道,中国在人工智能各个领域发展飞速,已实现了广泛应用。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人工智能在动画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中国在这一领域不仅是技术,创意也是非常领先。同时,他也提醒大家必须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创作主体性,研究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和道德伦理问题。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性工具,但有可能带来创作上的同质性危机,所以各个国家需要保持好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来加以应对。


3ea46dccd768626dacf1c980fe7f5977.jpg


欧洲儿童电影学会总编辑、欧洲儿童电影学会内容和交流主管格特·赫尔曼斯(比利时)发言主题为“人工智能:对于孩子是无穷的世界”,他强调人工智能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他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从AI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应该太悲观,也不应该太乐观,应该有比较中立的立场,前提是我们能够很明智地使用它。目前在电影的每个制作阶段AI都被广泛使用,如何平衡创造性和技术性,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他还就人工智能对于“真实性”的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能源过度消耗提出了颇具启发性的观点。


0303e7b3ccd050c20acfa071a2436cc5.jpg


上海大学文学院、外语学院双聘教授,创意写作、儿童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谭旭东在谈到人工智能时代儿童影视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时,指出儿童戏剧影视艺术的未来发展将是从主题创作到艺术自觉的创造。儿童电影的创作要回归儿童,寻找童心,保留对童年生命的深情关注。他建议通过语言学、叙事学的理论视角深入研究,构建未来的创作模型。同时,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儿童影视艺术与新媒介艺术之间寻找平衡。


239cf2797cbd5b9aea9d6e9b6078b243.jpg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西安工程大学副教授赵益在分享跨模态儿童电影制作中的文化主体性思考时谈到,跨模态生成与电影制作变革经历了从跨模态到语言学+遗传算法+机器算力再到近未来AIGC电影制作的变革。她指出0到7岁的孩子,7到15岁的孩子,随着认知阶段的变化,对于文化的识别、自主文化的选择和培养将会一定程度地受到AIGC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但不可否认,可能也会有一些危险和负面的问题。当AIGC完成创造的转型,是否能够确定通过它生成的人工智能作品对于儿童电影中传统文化或当代中国文化能明确展示?在其他国家民族视野中,通过AIGC完成创造的中国儿童电影是否有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它对于未成年观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将是长期需要我们儿童电影创作者、研究者、产业从业者去关注思考的课题。


a1062b69d3622084357829a2083d6be6.jpg


快手研究院研究员农雅晴分享了从可灵看影像生成的未来的主题发言,她谈到可灵AI初步满足了创作者、消费者、生态伙伴以及社会各界等对于真实影像级视频生成大模型的要求。未来,AIGC在短视频直播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将进一步深化,不仅有望在故事短片、动画教育等内容生产和商业化上取得更多突破,还将在数实融合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交织融合正在重塑视听艺术的边界,这将推动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参与者迈向更加智能和可持续的未来。


32d0f4a9c10a80211545f46fb1885f8c.jpg


腾讯AI Design Oteam负责人任婕就AIGC虚拟创造做了主题发言,她指出AI技术对影视行业的赋能,从初期的辅助决策发展到如今的全流程制作,未来势必走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她展示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提示大家必须注意到,尽管AIGC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人的情感、经验和直觉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AIGC与人类创作者的合作模式才是未来的关键。


a5e4e6c5dd451553165bdd1a11229f09.jpg


中国儿童中心兴趣培养部儿童国学院“儿童电影教育”项目负责人凌蓝就智能技术赋能儿童电影教育创新谈到,智能技术提高了儿童电影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增强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丰富了儿童电影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了儿童电影教育教学成果创新,加强了儿童电影教育课程评价创新,对促进儿童电影教育活动的普及共享和国际化新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a7b9b22f9456f3685a72888e6f6003f.jpg


随后七位嘉宾与现场听众做了深入的交流互动,李镇最后总结道,今天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七位嘉宾围绕着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儿童电影创新发展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与分享。很多专家都提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主体性、真实性和创新性问题,并对这一技术的未来应用表达了乐观态度。人工智能并不是让人类“躺平”,而是更需要人们不断学习,领悟创新的本质和人性的价值。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讨论关于儿童电影和人工智能的话题,势必会载入史册。人工智能和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儿童电影而言,这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论坛三:儿童电影与安全教育


8db480bcd141baaaeacb4531c7731bfd.jpg


23日下午分论坛以“儿童电影与安全教育”为主题,由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天津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杨爱君主持,她指出安全教育,尤其是儿童的安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此次电影展论坛聚焦儿童电影与安全教育这一主题具有开创性意义。儿童电影以其生动形象有趣的特性,在把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7678b9bbadb21c43a875930029cadd9.jpg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李学武做了“新课标”指引下的电影与儿童安全教育的主题发言,分享了在“新课标”指引下,探讨电影与儿童安全教育的紧密联系。她指出在新课标中,应该着重把安全知识放到具体的情境里帮助孩子们理解。可以通过影视手段创造艺术形象、展现艺术美感,增强形象思维能力等。“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儿童安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情节,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


6569aa8f4050ccd00e6b96c70e4d740f.jpg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科普部副主任张元朴就“撒播安全的种子,守护祖国的花蕊”做了交流与分享。她通过三组数字“991、973、982”直观介绍了应急管理部在安全宣传方面的工作实践经验,并提出“儿童才是安全教育的切身实践者与监督者”观点,认为儿童电影可以更好地传播安全知识。


5b75d20bccfcec5fea059f09c2c3cff7.jpg


国家一级导演、编剧、艺术指导黄健中也出席了此次活动,从艺术创作的规律出发,为此次论坛增添了重要视角。就“儿童电影的心灵安全”这个主题,黄健中导演以曾经担任《小兵张嘎》场记的体会为切入点,动情讲述了 “要想做好儿童电影,就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儿童里去,要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 作为本届儿童电影展国际推荐委员会主席,观看完这次电影展的35部电影,他认为,电影制作人要做的就是读懂孩子的心灵,唤醒对儿童的关爱。


8a3dd4b934002b98e4273771294a0273.jpg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提出“影视作品助力青少年安全教育,共建可持续发展韧性家园”的观点。他讲到,“儿童电影不仅可以传授安全知识,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世界变化之快,一定要不断创新,利用像电影之类的“工具”,落实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


4716d0d15b8bae02cd77e8ac866ba556.jpg


中国内地制片人徐千雅则聚焦于光影中的成长密码,探索儿童电影在安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启示。她通过自身制片《乔治娅》的经验,分享了儿童电影在安全教育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好的儿童电影,激起每个人内心最温暖的阳光,照亮儿童。”


4ec265ae7dd9cc9a1ad533966f3fde0b.jpg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委会副秘书长张骥带来了海淀区教委国内首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百校百剧”及其衍生影、视、课教育的经验分享。他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电影教会我们梦想,而安全就是守护我们每一步的保障。”


6bb7d7849936ebd1010268093cdb1894.jpg


在随后的30分钟的互动环节中,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积极提问,嘉宾们耐心解答,碰撞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活动最后,主持人杨爱君呼吁大家:我们要正确树立安全观念,为儿童教育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最后,在场所有人员举起手机扫描二维码,线上阅读《儿童电影与安全教育倡议书》并郑重签名。


3d585ad1cc848d73ffae1086aa653d86.jpg


为期两天的论坛圆满结束,此次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儿童影视教育”的结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一场场主题演讲精彩纷呈,各位行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专业和实践经验,把近年来自己对儿童影视方面的思考、探寻、研究的最新成果贡献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碰撞出很多火花,为今后的儿童电影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如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会长黄军在活动致辞中所讲:“我们相信,这些成果将成为丰富中国儿童电影第二个百年理论和实践宝库的资源。”论坛成果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微信分享

×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

2. 使用"扫一扫"打开网页

3.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